3月3日消息,近日,一则关于“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视频中,一名助理在使用某支付软件的“碰一下”便捷支付方式结账后,手机放回口袋时被经过的陌生人使用伪装的POS机盗刷了500块钱。然而,经支付平台及公安机关调查后证实,该视频系摆拍,旨在博取流量。
据了解,该短视频由某博主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大量转发和评论。支付平台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视频中存在多处事实性错误,并报警处理。公安机关经过深入调查,最终认定该视频系吴某为博取流量而进行的摆拍行为,依法对其处以500元行政罚款,并要求其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致歉。
那么,所谓的“碰一下钱就没了”的技术是否真的存在呢?对此,专家表示,用户的手机在锁定状态下是无法进行“碰一下”支付的。这是保证用户资金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在用户解锁手机后,才能进行碰触支付。此外,“碰一下”支付还会结合不同的支付场景、交易风险控制等因素进行支付方式调整,特别是针对大额交易和风险交易,会要求用户通过密码、指纹、面容等方式进行再次确认,以进一步保障支付安全。
专家还指出,这些支付方式大多也需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来进行,这样就可以受到网络的风控系统进行保障。如果发现支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可疑的情况,就会触发让用户二次验证甚至是停止交易。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碰一下钱就没了”的说法并不成立。
警方也提醒广大网友,要警惕远程非接触性诈骗。虽然“碰一碰”之类的设备都是要实名办理且线下操作的,犯罪成本较高且破案率高,但当前更应防范的是这种远程的非接触性的诈骗。特别是要警惕线上借用NFC进行的远程操控诈骗。在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同时也要警惕所有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