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科技媒体bleepingcomputer援引谷歌官方信息报道,谷歌在Pixel 10系列手机及Google Photos中引入C2PA(内容来源与真实性联盟)“内容凭证”(Content Credentials)技术,旨在应对AI合成媒体泛滥带来的信任危机。该功能将为每张由Pixel 10拍摄的JPEG照片自动附加元数据,记录其生成方式(如是否为AI生成、是否经过后期编辑),让用户可直观查看照片“身世”,成为全球首款默认支持该标准的智能手机。
C2PA“内容凭证”技术基于长期应用于在线交易与移动应用的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加密签名保证元数据一旦被篡改即自动失效。
其安全性依赖多重防护机制:所有加密密钥生成并存储于Titan M2安全芯片内的Android StrongBox中,防止外部非法获取;利用Android Key Attestation验证硬件和应用的真实性,确保签名过程未被篡改;每张照片使用一次性密钥签名,避免隐私泄露;设备内的Tensor芯片提供可信时间戳,即使在离线状态也能生成可验证的拍摄时间。
这些机制共同确保了“内容凭证”的可靠性,用户可通过照片详情查看完整的生成与编辑历史,包括是否经过AI修图、编辑工具类型(如Photoshop、Lightroom)及编辑时间等信息。
谷歌推出该功能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照片真实性透明度,帮助用户区分真实影像与AI生成或后期篡改的内容。传统“AI标签”方式易被误解或故意曲解,而“内容凭证”通过记录完整的生成流程,让用户可追溯照片的“源头”。
若照片由Pixel 10相机直接拍摄且未经过任何编辑,元数据会标注“由相机拍摄且无软件调整”;若经过AI修图(如移除背景杂物、调整光线),元数据会记录“使用AI工具编辑”;若为完全AI生成的图片,元数据会标注“AI创建的媒体”。
谷歌相机产品经理Isaac Reynolds表示:“标记无AI编辑的照片是为了建立信任,当用户发送照片时,接收者可通过‘内容凭证’查看照片来源,从而对没有信息的照片产生怀疑。”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用户对真实影像的信任,也在教育用户如何识别虚假内容。
“内容凭证”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社交分享、新闻报道、电商等需要真实影像的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如用户分享照片时,接收者可通过“内容凭证”查看照片是否经过AI修图,避免被虚假影像误导;记者可使用该功能标记新闻图片的来源,提升报道的可信度;商家可通过“内容凭证”展示商品的真实影像,减少买家对“修图过度”的投诉。
此外,该功能还支持跨平台分享,即使照片被传输至其他设备或平台,元数据仍可保留,确保信息的连续性。
目前,“内容凭证”功能仅在Pixel 10系列提供,谷歌并未公布未来扩展至其他Android设备的具体时间表。但谷歌暗示,随着C2PA标准的普及,该功能可能会逐步推广至更多设备,进一步提升整个安卓生态的照片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Pixel 10系列作为谷歌首款默认支持C2PA标准的手机,其在影像真实性方面的创新,可能会推动其他手机厂商跟进,形成行业新的竞争点。
随着AI合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影像问题日益严重,“内容凭证”技术的推出,是谷歌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该功能通过数字签名与元数据记录,为照片真实性提供了可验证的依据,有助于减少虚假影像的传播。
此外,C2PA标准的推广,也有助于建立行业统一的照片真实性认证体系,让用户在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上都能便捷地查看照片来源。这种行业标准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AI合成媒体技术的健康发展,平衡创新与信任的关系。
谷歌Pixel 10系列的“内容凭证”功能,不仅是影像技术的一次升级,更是谷歌在“影像信任”领域的布局。通过数字签名与元数据记录,谷歌让用户可追溯照片的“身世”,区分真实与AI内容,提升用户对影像的信任。随着该功能的推广,相信会有更多用户受益于这一技术,减少虚假影像的误导。
未来,随着C2PA标准的进一步完善,谷歌可能会推出更多与影像真实性相关的技术,如AI生成内容的自动标注、虚假影像的实时检测等,继续推动影像技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