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报告披露,苹果计划于2027年推出轻量化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Air,旨在解决当前Vision Pro存在的重量过高(600-650克)和售价昂贵(3499美元起)等核心痛点。该产品被定位为Vision系列中的“青春版”,通过硬件精简与设计优化实现成本控制,预计起售价降至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0702元),较Vision Pro价格降幅超50%。
Vision Air通过采用镁合金框架、塑料光学元件及更紧凑的传感器布局,将重量降至约360克,较Vision Pro减少40%以上。这一改进将显著提升佩戴舒适度,尤其适合长时间使用场景。
VisionAir将减少摄像头数量(预计从Vision Pro的12颗降至8颗),移除EyeSight外屏功能以降低成本;采用低分辨率Micro OLED面板(单眼分辨率或为1600×1600),而非Vision Pro的4K级显示;搭载“iPhone级处理器”(推测为A17 Pro或定制M系列芯片),性能较Vision Pro的M2芯片有所降级。
尽管硬件配置缩减,Vision Air仍将保留Vision Pro的核心交互逻辑,包括空间计算、手势识别及与iOS生态的深度整合。但部分高阶功能(如全彩透视、多设备协同)可能被简化或移除。
Vision Air的定价策略瞄准中高端市场,介于Meta Quest 3(500美元)与Vision Pro(24964元人民币)之间。苹果计划通过分期付款方案(如24期免息)降低用户购买门槛。
相较于Vision Pro面向专业用户,Vision Air将重点吸引消费级市场,尤其是对XR设备感兴趣但预算有限的用户。郭明錤预测,2027年Vision Air出货量或达100万台,远超Vision Pro当前不足40万台的年销量。
该设备将支持Vision Pro的部分应用生态,并通过软件更新实现功能迭代。苹果或同步推出配套配件(如轻量化面罩、便携收纳盒),强化用户体验。
硬件精简可能导致显示效果、传感器精度等核心体验下降。郭明錤指出,苹果需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例如通过算法优化弥补摄像头数量减少带来的功能缺失。
为降低生产成本,苹果或调整现有Vision Pro供应链,引入更多中国本土供应商(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负责关键组件制造。
若Vision Air如期推出,将加剧XR设备市场的竞争。其轻量化设计可能推动行业向“日常佩戴”方向转型,同时倒逼Meta、索尼等厂商加速产品迭代。
Vision Air预计于2027年第三季度量产,首批上市地区包括美国、欧洲及中国。苹果同步在研发第二代Vision Pro(2028年发布),将采用Mac级芯片并进一步优化重量。行业分析师认为,苹果通过“高端+轻量”双线策略,有望在2027-2028年占据XR市场主导地位,推动设备渗透率从目前的不足2%提升至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