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5破局千万大关:一场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体冲锋”
半糖不甜

 8月16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做客央视《对话》栏目,与行业专家及生态伙伴共同共同探讨鸿蒙未来发展。鸿蒙操作系统 5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不仅是鸿蒙生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更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集体冲锋的韧性。正如余承东所言,是合作伙伴和用户的支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这场《对话》中,“生态”成为高频词。腾讯、阿里、12306、新浪财经等合作伙伴的表述揭示了鸿蒙生态的底层逻辑:技术自主是起点,而伙伴共赢才是关键。 

生态突围:从“鸡与蛋”难题到千万级土壤 

 “如果等生态成熟了再商用,用户从哪来?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余承东的比喻直指操作系统生态构建的核心矛盾。鸿蒙5的破局,恰恰在于选择了一条“冒险之路”。决策背后,是鸿蒙对生态规律的清醒认知:没有用户基数,生态无从生长;没有生态支撑,用户难以留存。腾讯集团鸿蒙产品研发代表刘纳宇的发言印证了这一点,腾讯有决心共建鸿蒙生态,因为我们看到了华为的长期投入和用户土壤。

 阿里集团淘天鸿蒙合作代表儒轩也表示,在与鸿蒙不断的沟通之中,看到了他们的决心,引起共振,让我们有决心投入这件事。并表示,阿里也会长期的投入,与鸿蒙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把用户的体验做得更好。

 目前,支付宝、淘宝等超级App的鸿蒙版安装量均超千万,京东更在鸿蒙端首发了AR购物等独家功能。这种“开发-用户-反馈”的闭环,正是生态滚雪球的关键。数据显示,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数量已超3万个,而适配鸿蒙的通用办公平台已超过100个,工作台支持快应用已超50000个,覆盖企业超过3800万家。 

 

生态协同:安全、效率与“技术理想”

 “鸿蒙系统的安全等级与飞机的安全等级相同,且可安装应用,飞机的系统是不可安装应用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夏虞斌的对比,点出了鸿蒙的差异化优势。但对生态伙伴而言,技术实力仅是基础,商业价值与战略协同才是持久动力。

 阿里淘天集团代表儒轩坦言,初期投入百人团队适配鸿蒙曾面临商业平衡的迟疑,但华为的“听劝文化”和执行力最终打消顾虑:“鸿蒙同学驻场解决问题,几十个测试版本迭代让我们看到诚意。”更关键的是,淘天团队发现跨端适配优势在淘宝应用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儒轩直言:“到现在为止,我们对鸿蒙的识别度已经达到90%以上。估计到9月30日,我们整个淘天集团,包括淘宝还有天猫、闲鱼、1688,所有这些APP,在9月30日之前能够做到100%的一个适配,这是我们的一个决心。”

 

 12306则借助鸿蒙的“实况窗”功能,实现了列车信息实时推送,大幅度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也是鸿蒙特有的一个特性。铁路12306科创中心技术部总经理杨立鹏表示,与鸿蒙的合作不仅是技术适配,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

 更深层的驱动力,或许是技术人的共同理想。夏虞斌的发言引发共鸣:“我们中国的技术人员,其实内心都是有一个理想,很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努力成果,能够用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能够把我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种情怀与华为“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技术愿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凝聚力。

 

 

未来之战:穿越微笑曲线,鸿蒙生态飞轮加速

 当前,鸿蒙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达19%,超越iOS的17%的占比,但全球占比仅4%。余承东在对话中毫不避讳差距,却更强调机遇,AI时代的多端协同,是鸿蒙与中国应用的机会。

 在新浪财经CEO邓庆旭看来,做操作系统很难,鸿蒙正在经历痛苦的时候,但同时对国内的开发团队和厂商而言又是全新的机会,中国能不能有自己的Photoshop?鸿蒙一定可以成功,正在经历微笑曲线。这一愿景已现端倪:新浪财经数据8个月增长7倍,证明鸿蒙能释放“端侧创新”潜力。而开源策略更让鸿蒙渗透至矿山、医疗等垂直领域,形成“行业鸿蒙”分支。在煤矿领域,搭载鸿蒙的智能矿用终端已实现毫秒级响应,极大地提高了其作业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鸿蒙正在构建独特的AI生态优势。其小艺输入法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已达98%,而基于端云协同的AI框架让开发者可以轻松调用华为的盘古大模型能力。

 回望鸿蒙5终端数破千万,其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它证明了一件事:在操作系统这场“马拉松”中,单打独斗无法生存,唯有生态共赢才能穿越周期。这场中国科技的“集体冲锋”,正在书写一个关于自主与开放的新叙事。 

 当下一个千万到来时,鸿蒙或将展现更完整的生态图景。正如《对话》节目尾声的展望——鸿蒙的终极变量,或许正是时间与坚持。当技术理想遇上商业理性,当个体创新汇入生态洪流,世界的第三种操作系统选择,已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