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新国标正式发布 国内智能驾驶企业超7000家
走在冷风50

7月10日消息,近日,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落地实施。该标准首次系统性规范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的评价流程、试验方法及核心指标,为行业技术验证与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关键性指导框架。

新国标明确三大核心评价指标:一是场景暴露率,量化测试场景在实际道路中的出现概率,确保测试覆盖高频风险场景;二是复杂度分级,根据道路类型、交通参与者数量、天气条件等维度划分场景难度等级;三是危险度评估,建立碰撞风险模型,动态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此外,标准首次定义了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要求通过真实道路数据采集、仿真模拟及专家经验结合的方式,构建覆盖L0-L4级自动驾驶的标准化测试库,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测试效率,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新国标发布后,资本市场积极响应,多家券商发布研报指出其将加速行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程。中信证券表示,L4级自动驾驶在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已实现规模化落地,2025年有望向城市开放道路延伸;光大证券认为,高阶智驾系统成本持续下降,下沉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智驾SoC芯片需求迎来爆发期;开源证券指出,2024年国内L2+级智驾车型占比突破35%,标准化测试体系将推动车企差异化竞争。

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国内现存智能驾驶相关企业达7154家,呈现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特征。从注册资本分布来看,42.75%的企业注册资本超5000万元,单项目融资规模普遍过亿,显示出行业高投入的特点。从经营时间来看,44.26%的企业成立超10年,技术积累与供应链整合能力成为核心壁垒。从国标行业分类来看,41.88%的企业隶属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聚集了超60%的头部企业。

行业人士分析,随着测试标准统一,头部车企与科技公司的技术合作将更加紧密,而中小型企业需聚焦细分场景(如自动泊车、高速领航)以构建竞争优势。新国标实施恰逢智能驾驶技术进入量产前夜,华为、小鹏等企业已宣布2025年实现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全域覆盖,而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入华预期升温。标准统一将降低跨国技术适配成本,推动全球智驾产业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