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落地执行。新规从材料安全与防篡改设计两大维度升级监管标准,旨在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新国标既是企业技术升级的挑战,也将加速行业向高端化、安全化转型。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严格限制非金属材料中的塑料使用量,强化防火阻燃性能,降低车辆自燃风险;另一方面,要求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采用“三位一体”防篡改设计,从技术层面杜绝非法改装可能,遏制超速行驶等危险行为。
业内专家表示,新规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材料易燃”“非法改装泛滥”等痛点。例如,此前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塑料部件,导致火灾事故频发;而限速器篡改问题更是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新国标通过技术标准倒逼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将有效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据企查查数据,截至目前,国内现存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达87.51万家。从地域分布看,华东地区以37.87%的占比领跑全国,成为行业核心聚集区。企业注册量方面,2024年全年新增相关企业17.76万家,其中前8个月已注册14.9万家,同比激增33.01%,显示行业仍处于高速扩张阶段。
面对新国标实施,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短期需投入资源升级生产线、优化供应链,但长期看将推动行业洗牌与产品升级。例如,防火材料替代、防篡改技术研发等需求,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