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营报》7月5日消息,时隔两年,我国三大运营商的eSIM业务迎来重启。目前,该业务仍集中在物联网及智能穿戴领域,手机eSIM业务暂不会涉足。相关情况如下:
2023年5月至7月,三大运营商曾因业务维护升级,暂停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此次重启,一方面是由于与eSIM强相关的物联网业务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大,对于运营商而言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一号多终端计费统一标准、eSIM注册实名制强化等规则的确定,降低了此前因eSIM远程写入机制导致的安全风险,使得业务重启具备了条件。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在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后续业务将逐步开放。而中国联通步伐最快,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率先恢复了eSIM业务,还携手中兴通讯推出了基于eSIM技术打造的云电脑PAD产品。
目前的eSIM暂不涉足手机领域,主要是出于安全与监管方面的考虑。手机是个人核心通信设备,涉及大量个人隐私、通话、上网行为、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如果手机全面放开eSIM,会增加追踪和管理用户真实身份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未经入网许可的设备绕过监管使用国内网络,涉及国家通信主权和数据安全。此外,eSIM会使用户切换运营商更便捷,打破传统携号转网的复杂流程,可能对运营商依赖“用户锁定”的传统商业模式构成严峻挑战,这也是运营商谨慎对待手机eSIM业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