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根据多家科技媒体披露的爆料信息,苹果计划在2025年9月发布的iPhone 17 Air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这款定位中高端市场的机型以“极致轻薄”为核心卖点,机身最薄处仅5.5毫米,配备6.6英寸120Hz OLED屏幕及4800万像素单摄,预计取代原有的Plus系列机型。
iPhone 17 Air通过高密度硅负极电池和重新设计的内部结构,将厚度压缩至5.5毫米,比iPhone 6(6.9毫米)更薄,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其采用6.6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Hz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首次将高刷技术下放至非Pro系列。屏幕分辨率为1260×2740像素,屏占比提升至92.2%,峰值亮度达2000尼特,支持全天候显示功能。
后置仅搭载一颗4800万像素主摄,取消超广角镜头,通过深度融合算法和数字裁剪技术模拟多摄功能,支持人像模式、2倍光学品质变焦等场景。前置摄像头升级至2400万像素,支持4K视频录制与智能美颜算法。
配备A19芯片和12GB运行内存,性能较前代提升约20%,支持Apple Intelligence智能功能。网络方面采用苹果自研C1基带芯片,集成Wi-Fi 6E和蓝牙5.4,但仅支持eSIM虚拟卡,国行版本或保留物理SIM卡槽以满足政策需求。
电池容量缩减至2800mAh(较iPhone 16 Plus减少30%),重度使用需“一天两充”,但通过硅碳负极电池技术优化能量密度,并支持35W快充(40分钟充满)。无线充电功率维持15W,MagSafe线圈位置未调整。
功能取舍与争议点
- 单扬声器设计:取消底部扬声器,仅保留听筒集成单声道,外放效果缩水;
- 散热限制:未配备均热板,长时间高负载运行可能触发降频;
- 影像局限性:单摄无法拍摄空间视频,影响Vision Pro生态联动。
该机型瞄准追求便携性的都市用户,尤其适合:
- 商务人士:轻薄机身便于单手操作,12GB内存满足多任务处理;
- 年轻群体:高刷屏适配游戏与短视频场景,单摄方案降低使用门槛;
- eSIM尝鲜用户:国内运营商政策开放后或成首款支持eSIM的苹果设备。
iPhone 17 Air定价预计6999元起,介于标准版与Pro系列之间。尽管存在续航和功能妥协,但其超薄设计与高刷屏的组合填补了苹果中端市场的空白。供应链消息称,该机量产难度较高,初期备货量或低于同期Pro机型。
行业分析师指出,iPhone 17 Air的“断腕式轻薄”反映了苹果在差异化竞争中的策略:通过牺牲部分专业功能换取设计突破,同时为折叠屏技术积累堆叠经验。若市场反响积极,未来iPhone产品线或进一步细分超薄赛道。
目前该机型已进入工程验证测试阶段,最终量产版本或于8月交付富士康。消费者可通过苹果官网或直营店预约预售,预计首批到货时间为202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