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消息,短视频平台快手内部推出一项引发争议的新规:要求商业化、产品、运营等部门员工每日使用快手App刷满1小时短视频,并需将使用记录抄送主管,这一举措被部分员工称为“带薪刷视频”。
据内部人士透露,该制度源于管理层对员工产品认知不足的担忧。快手作为日活用户超4亿、月活用户达7.36亿的头部平台,其核心团队对用户真实体验的感知却存在偏差。例如,部分产品经理因不使用自家产品,导致功能迭代偏离用户需求;推荐算法团队因缺乏对内容生态的深入理解,难以优化流量分配。管理层认为,强制员工深度体验产品是弥补这一短板的有效手段。
新规要求员工通过企业微信每日上报使用时长,系统自动抓取后台数据。若连续多日未达标,可能影响绩效评级。不过,制度并非“一刀切”:技术岗员工无硬性时长要求,但可通过完成“刷视频任务”兑换积分;非技术岗员工则需确保每日1小时的使用量。部分员工为应对考核,采用“挂机刷直播”“共享账号”等方式,甚至催生出“代刷服务”——线上招租账号每小时收费10元,日均5小时起租。
快手并非首家强制员工使用自家产品的互联网公司。此前,字节跳动曾要求员工定期体验旗下产品并提交反馈;拼多多则通过“全员客服”制度,要求员工每月处理一定数量的用户投诉。但与竞品相比,快手的“强制刷视频”制度更侧重于内容生态的深度理解。截至2025年3月,抖音月活用户突破10亿,人均日使用时长达1.55小时,而快手同期数据为日活4.01亿、日人均使用时长125.6分钟。
小编认为,快手试图通过内部机制弥补用户粘性差距,但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