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拟定强制性国标提升安全门槛​
杨铭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引发汽车行业内外广泛关注。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涌起,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独特的科技感与美观性,逐渐成为众多车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 “标配”,然而,在其大规模应用过程中,一系列安全隐患也随之浮出水面。​

根据工信部公示文件内容,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形式多样,工作原理各不相同,隐藏式车门把手在使用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困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以及夹手等问题,这些弊端给车内人员逃生及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阻碍。例如,在碰撞、起火等严重事故中,车辆断电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电动式外门把手与电动式车门内把手无法正常工作,车门难以开启,严重延误逃生及救援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隐藏式门把手普遍缺乏明显且统一的标志,进一步增加了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与车内被困人员操作的难度。​

此次工信部拟出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多个关键层面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安全冗余设计方面,新标准计划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确保在断电、碰撞等极端事故中,车门系统依然能够顺利开启,为救援及逃生开辟通道;在标志规范上,将着重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具备良好的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针对结构强度,要求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因事故发生导致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此外,文件还对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据了解,该标准主要适用于 M1 类(载客汽车)、N1 类(载货汽车)以及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可参照执行。目前,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如 QC/T 988 - 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和 QCT1211 - 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主要围绕门把手的耐久性、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方面制定技术要求,而对于电动式和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尚无明确且针对性的规定,此次工信部出手整顿,有望填补这一关键领域的标准空白。​

公示文件显示,此次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6 月 7 日,公众可在截止日期前反馈意见,为标准的完善贡献力量。该标准制定项目周期预计为 22 个月,随着强制性国标的逐步落地实施,汽车行业在车门把手设计与应用上,将迎来从 “科技感优先” 向 “安全优先” 的重大转变,切实提升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广大消费者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