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回应碳纤维前舱盖设计争议 推出用户改配方案
刘政帆

机锋资讯:2025年5月8日,小米汽车针对近期SU7 Ultra车型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引发的用户争议发布正式声明,承认前期沟通存在不足,并推出限时改配政策及补偿措施。这一事件折射出新势力车企在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平衡中的挑战,也展现了小米对市场反馈的快速响应能力。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解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最初并未纳入量产计划。2024年10月,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测试中凭借独特造型引发关注,超过80%的用户调研反馈希望保留这一设计。为此,工程团队紧急调整方案,在37天内完成从铝制到碳纤维材质的切换。然而,量产版本的实际功能与用户预期存在差距——尽管该设计具备气流导出和辅助散热作用,但其效率仅为原型车设计的76%,且部分用户认为其“实用性有限”。

针对争议,小米宣布两项核心措施:

  1. 限时改配服务:未交付订单用户可在5月9日至10日期间申请将碳纤维前舱盖更换为铝制版本,改配后车辆将重新排产。
  2. 积分补偿:所有在5月10日前选配碳纤维版本的用户,提车后可获赠2万积分(约合2000元),已提车用户的积分将在近期发放。

小米强调,原厂碳纤维部件采用超跑级热压罐工艺制造,单件需经历6小时人工铺层和6小时高压固化,日均产能仅1件,工艺成本远超第三方仿制品。该部件通过NVH、耐久性等23项测试,并提供5年或10万公里质保。此外,搭载该设计的SU7 Ultra在国内多条赛道刷新纪录,如上赛圈速2分09秒944,浙赛圈速1分32秒61669。

此次争议也暴露出供应链的挑战。为满足改配需求,南京工厂连夜调整12条产线参数,宁波模具基地48小时内赶制37套专用夹具。尽管启用智能铺装系统将单件工时压缩至4.2小时,积压订单仍需45个工作日消化。

市场分析指出,小米通过积分补偿而非现金退款,既维护定价体系,又借助生态粘性增强用户忠诚度。然而,部分消费者仍质疑补偿力度,认为碳纤维版本4万元的选装价与实际功能不匹配。

业内人士评价,此次事件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小米在72小时内推出解决方案,展现了“互联网速度”,但未来需在用户共创与工程严谨性间找到更优平衡。随着SU7 Ultra继续挑战纽北赛道,其技术实力与用户信任的同步提升,将成为小米汽车高端化之路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