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爆料:内屏屏下摄像+外屏挖孔设计
Echo

4月14日消息。根据科技博主最新爆料,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将采用内屏屏下摄像头技术与外屏挖孔方案的组合设计。内屏尺寸为7.76英寸±,分辨率2713×1920p,外屏尺寸为5.49英寸±,分辨率2088×1422p,整体比例为4:3,旨在实现“内外屏一致性”,并让软件生态与iPad对齐,提升大屏交互体验。

苹果此次在折叠结构上选择了与三星Galaxy Z Fold类似的“书本式折叠”方案,而非翻盖式设计。为提升耐用性与屏幕平整度,铰链部分大量采用液态金属材料,结合压铸工艺,显著减少折痕问题。据供应链消息,每台折叠屏iPhone的液态金属成本约为70-100元人民币。此外,机身可能采用钛合金材质,并取消Face ID,改用侧边Touch ID以优化内部空间。

据消息,苹果此款折叠屏内屏展开后接近8英寸,折叠后机身尺寸与iPhone 13 mini相当,单边厚度仅4.6mm,展开后整体厚度9.2mm,电池容量接近5000mAh。屏幕供应商为

星显示,采用内折式OLED面板,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称其折痕控制优于当前安卓竞品,“肉眼几乎不可见”。摄像头方面,前摄将应用Metalens(超透镜)技术,后置双摄方案。

综合多方分析师预测,该机型起售价或达2000-2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万-1.66万元),国行版本因关税等因素可能突破2万元大关。巴克莱银行分析师蒂姆・龙指出,高昂定价可能抑制销量,但苹果生态的完整性与iOS对折叠屏的深度适配(如分屏多任务、应用连续性)或成为核心竞争力。量产时间预计为2026年下半年,正式发布时间或定于2026年底至2027年初。

苹果入局折叠屏市场,不仅将推动液态金属等新材料在铰链中的普及,还可能通过生态优势重新定义折叠屏体验标准。例如,其4:3的屏幕比例可直接复用iPad应用,减少开发者适配成本。目前,该机已进入富士康NPI(新产品导入)阶段,供应链涉及舜宇光学、蓝思科技等企业。后续更多消息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