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亲督,小米汽车如何 “量” 变突破
杨铭宇

2 月 7 日,雷军发文透露,自己正在汽车工厂的研发中心,准备与制造团队认真讨论在确保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的产能。雷军此次的举动,是对小米汽车市场需求与产能矛盾的积极回应。

自小米 SU7 系列车型上市以来,市场反响热烈。根据小米汽车官方 App 的信息,SU7、SU7 Pro 及 SU7 Max 三款车型的交付周期较长,市场需求的旺盛程度可见一斑。去年 6 月,小米汽车工厂已开启双班生产模式,月产能达到 2 万台,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产能仍显不足,导致 SU7 车型月交付量被限制在 2 万台左右,供不应求的局面持续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 月,小米 SU7 的交付量再次超过 20000 辆,目前已连续 4 个月交付量超 2 万。小米汽车为自己定下了 2025 年全年交付 30 万辆的目标,然而以当前的产能水平来看,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小米汽车工厂目前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一座工厂,占地面积达 71.8 万平方米,极限年产能规划为 30 万辆。工厂自大年初四起便开启了满负荷生产模式,除了已上市的小米 SU7,2025 年还将迎来小米 SU7 Ultra、小米 YU7 车型的发布。雷军此次主导的讨论,有望为小米汽车在产能提升上找到新的突破点,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