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EMUI11的正式发布,我们看到了其交互升级、设计创新已为用户体验带来多维度进化。11月20日华为北京研究所,EMUI研发团队首次向媒体分享了UX设计背后的小故事,其"一致又一体、轻量又高效、精致又个性"三大设计原则也得以正式揭晓。
多设备之间的一致又一体
何为"一致"?基于1+8+N的理念,近两年华为构建了一个全场景、多设备的软硬件生态。但多设备也就意味着多种操作逻辑,照搬原有的移动UI显然是不行的。以华为智慧屏为例,同样的多任务操作就必须适配遥控器的操作逻辑。因此,华为不仅在智慧屏中打造了全新的多任务中心,同时还把常见于手机中的Dock区、通知和控制中心、多任务等UX设计精髓移到其它硬件设备界面设计中,由此保持UX一致性。
与此同时,基于分布式技术华为打造了One Super Device,通过EMUI11以及HarmonyOS虚拟超级终端的概念,组成一个体系内的超级终端。用户可将手机、平板、智慧屏等等不同的硬件组成虚拟终端,在这个"终端"中可以实现一体化的体验。
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我们回到家里,手机、Pad和电视机互联之后,既可以从智慧屏里看到一体化的其它两个设备里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从手机或者Pad反过来看智慧屏上有什么内容。作为临时组成的一体化终端,其连接过程不需要上云,也无需配置复杂的网络连接,即可实现一体化的资源访问。
一体化的状态和动作反馈,也让设备间互为外设成为现实。当需要在智慧屏上搜索时,用遥控器打字往往非常麻烦,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手机的键盘完成输入。
还有一体化的服务接续。据华为介绍,现阶段这一功能已经应用到出行场景。如打车时可以先在手机上叫车,随后手表上将显示相应的行程提醒;再如在手机上开启步行导航后,导航提示也会展示在手表上;手表也会提醒高铁等出行信息。这意味着,在复杂多变的出行场景中,华为让"信息跟着人走",用最佳的设备呈现用户彼时所需的出行信息。
方寸间感受手指的律动
随着大屏手机的日益普及,单手操作却成为困扰很多用户的难事,那又如何确保大屏下观感体验的同时完成单手操作的优化呢?华为EMUI的设计团队经过超15000次的滑动测试,综合数据分析,提炼量化人机交互规律,从而保证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出手势操作的痕迹。
为了增加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华为在数据实验过程中引入"肌电仪"。把肌电片贴到用户手部对应的肌肉群上,当用户做出"返回"等多种手势操作时,记录下肌肉的电信号,再通过计算"积分肌电"指标分析手部肌肉的疲劳程度。
最终,华为研发团队将屏幕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在2-5区域,用户滑动测试所释放的肌肉疲劳电信号程度比较低。而在顶部(1)和底部(6)区域,肌电水平比较高。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热区划分原则,华为最终将"智慧多窗"功能布局在相对容易的2-5操作热区中。
极简中灵动之美
一直以来,EMUI的设计语言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成熟稳重。但经过几个大版本更新之后,我们发现在EMUI11当中有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同时融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带来精致又个性的美学享受。
华为并没有一味追求单纯视觉上的好看,而是通过形式追随功能、系统特性创新、多元化设计等方式,为用户带来简洁高端的感官体验,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从EMUI10的杂志化布局、莫兰迪色设计,到EMUI11的灵动AOD、艺术高定主题,无不体现着这一设计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EMUI11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鹿的息屏显示功能,在看似简单图案中实则融入了设计师诸多小巧思。
据了解,在最初版本中,因忽略肌肉结构、骨骼转折,小鹿行走动作很生硬,缺少灵动轻盈的感觉,仿佛没有灵魂的剪纸。因此在后续的优化中,EMUI设计师开始深入研究四足类蹄类动物的腿部结构,以求还原最为真实的场景。
通过对比真实小鹿腿部结构,设计师分别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考虑优化设计,丰富了小腿肌肉、蹄子拐角等细节表现。
在完成小鹿自身足底部静态和动态优化后,设计团队还进一步思考怎么样让小鹿表现出在森林里悠闲漫步的感觉。为此,他们在整个场景构建上采用了分层的方式,重新构建森林场景,从前景的植物剪影、萤火虫,到中景行走的小鹿、流动的小溪,再到远景散落的月光,通过Z轴数值的变化,呈现整个场景的空间感,最终形成了小鹿悠闲地漫步于萤光森林的场景,也让整个操作系统变得灵动起来。
得益于人因研究的引入,EMUI11在视觉、交互、动效上完成一系列的升级,带来更为流畅的操作体验与简约高级的视觉享受。
据了解,作为华为全场景智慧化生态的重要基础,备受业界期待的HarmonyOS也将延承EMUI"一致又一体、轻量又高效、精致又个性"三大设计原则,届时将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拥有更多的创新场景以及更多的全场景体验,值得期待。